又是一年秋,思念随风起
清晨推开窗,凉意夹杂着桂花香扑面而来。日历上的数字突然变得刺眼——原来又是一年秋。三年前的那个雨夜,父亲在秋雨中永远合上了双眼,从此每个秋天都成了刻在心底的备忘录。你知道吗?那些以为随时刻淡去的伤痛,总会在某个落叶飘零的午后突然苏醒。
那个永远的秋夜
“爸,我给你炖了蘑菇土鸡汤…”这句话永远停在了2019年8月26日的傍晚。那天我正盘算着周末要给刚出院的父亲补身体,却不知命运早已按下倒计时键。救护车刺耳的鸣笛、医护人员摇头的瞬间、叔叔背着父亲哭喊”哥,我们回家”的场景,像老电影般在每个秋夜自动放映。特别记得入殓时妹妹踮脚张望的样子,我们拼命睁大眼睛,想把父亲最终的面容烙进记忆里——原来人在最悲伤的时候,真的会忘记流泪。
秋天的遗憾长成树
父亲走后,每个秋天都结满”如果”的果实:如果那天坚持去见他最终一面,如果提前准备好那套他终究没穿上的体面寿衣,如果带他去看看北京的天安门…这些遗憾像秋风中的梧桐叶,哗啦啦响个不停。但父亲大概会像那只倔强的羯羊般摇头吧?这个55岁还在担心女儿婚事、儿子学业、妻子生计的男人,连告别都选择用最干脆的方式。
秋凉中的暖意生长
三年足够改变很多事。妹妹成了军嫂,弟弟端上”铁饭碗”,母亲在学校食堂找到新活计。上周路过烤饼店旧址,发现改成了奶茶店,突然就笑了——父亲若在,肯定要嘀咕”这甜滋滋的玩意儿哪有我的千层饼实在”。中元节上坟时,我不再觉得对着火堆说话滑稽,反而领会了那些絮叨里藏着的温度。你看,悲伤和希望就像秋天的昼夜,总是交替来临。
写在秋风里的家书
又是一年秋,父亲坟头的格桑花该谢了。现在我能平静地对孩子说:”外公最喜欢秋天,由于这时节烤饼生意最好。”死亡带走了相见的机会,却让思念在四季轮回里生根发芽。偶尔看见戴鸭舌帽骑三轮车的背影,还会下觉悟加快脚步——明知不是他,却总想确认一眼。这大概就是秋天的魔法吧,让我们在凉薄里学会把温暖攥得更紧。老爸,今年给你烧的纸衣挑了藏青色,你穿肯定灵魂。